工程总承包模式是国家主推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之一,也是深化建筑业改革的良弓和利器。因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实施要求承包商支付多项担保款、预付款和垫付款,对承包商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要求很高,大多数设计院开展工程总承包都面临着资金方面的短板,而上市的设计院在这一方面相对更有优势。
这些年,陆续登陆A股的上市设计院不完全统计也有二十多家,主要分布在建筑、交通、电力、石油化工四大领域,大多数上市设计院都具备全过程、一体化的综合服务能力,通过并购等方式,大大促进了设计业务的跨行业融合,有些已经发展成为以工程总承包业务为主的工程公司。
从这些设计公司/工程公司披露的数据来看,石油化工行业普遍较早的采取工程总承包模式,其他行业相对较后,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工程总承包的建设模式中,仅2017年,年报中新增工程总承包收入业务模块的就有永福股份、杭州园林、汉嘉设计、启迪设计和中设集团。
在这些上市公司中,已开展总包的上市设计院/工程公司有16家,其中建筑设计行业有4家,分别为华建集团、中衡设计、汉嘉设计和启迪设计;石化行业有4家,分别为三维工程、镇海股份、百利科技、东华科技;交通行业有3家,分别为苏交科、中设集团、勘设股份;电力行业的易世达和永福股份,以及轻工商物粮、船舶、园林行业的中国海城、天海航务和杭州园林。
16家设计院工程总承包规模

化工领域的东华科技总承包规模最大,2017年的总承包规模为27.1亿元。
紧跟其后的是中国轻工集团下的中国海城,总承包规模达到26.9亿元。
建筑领域的华建集团,工程总承包的规模在10亿元以上。
位于5到10亿之间的有苏交科、中衡设计、天海防务,其他都在5亿元以下。
16家设计院工程总承包收入占比情况

石化领域的东华科技在2017年工程总承包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高达93.2%,设计咨询业务仅占6.58%,公司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以工程总承包业务为主的工程公司。
同样是石化领域的镇海股份、百利科技的总承包收入占比紧跟其后,分别高达69%和66.1%,石化领域的另外一家公司三维工程总承包的收入占比也不低,2017年达到45.5%,表明石化领域的上市设计院基本都是以工程总承包业务为主导的工程公司。
建筑行业要数中衡设计的总承包业务结构占比最大,2017年的占比达到44.2%。同时中衡设计也是建筑领域较早开展工程总承包的建筑设计企业,具有丰富的工程包项目经验和完备的项目管理制度;华建集团虽在规模上占绝对优势,但是在总包收入占比上与中衡设计仍有一定的差距;2016年底刚试水工程总承包业务的汉嘉设计无论在规模上,还是业务结构占比上都有一种后来者居上的感觉,而建筑领域的另外一家上市设计院启迪设计无论是总包规模还是业务占比,都未成气候,毕竟公司去年刚开始初探工程总承包。
电力行业的永福股份的总包收入也占到总的营业收入的50%以上,相比之下,易世达的总包业务只是营业收入的一小部分。
16家设计院工程总承包业务毛利率情况

不同行业的工程总承包业务的毛利率呈现较大差异,这与总承包项目单体规模、行业竞争程度、技术水平以及设计收费都有关。
16家上市设计院中, 石化、船舶等领域的毛利率整体表现较高,主要是上述行业的投资项目相对规模较大,非标设计占比较多,对工程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系数也较大,相应的收费水平相对较高。
而建筑领域由于企业众多、竞争激烈,一般建筑技术较为传统成熟,工程总承包的毛利率整体较低。
在公路交通行业,苏交科和勘设股份的毛利率相差不大,但是2017年刚试水工程总承包的中设集团毛利率表现不尽人意,相信随着公司工程总承包业务经验的不断丰富,这一数字会直线上升。